考试
2021-08-04 15:23:48

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在一篇名为《整顿丝茶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成书于1894年的《盛世危言》5卷本包括57篇文章,部分篇目分别如下:《税则》《国债》《商战》《商务》《铁路》《电报》《邮政上》《邮政下》《银行上》《银行下》《铸银》《开矿》《纺织》《技艺》《农功》《垦荒》《治河》。

材料三(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充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己。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全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搞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l)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得出逐渐融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根据“《税则》《国债》《商战》《商务》”得出引入西方工业文明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来分析,外部主要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内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等。(2)本问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阶段及主要特点”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时间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1985年10月”、“1992年”、“2003年”,结合相关史实,分四个阶段依次展开即可。

(1)变化:逐渐融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中国经济逐渐半殖民地化);引入西方工业文明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1985年以后,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以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以来,经济转型初步完成,并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