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1:24:53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答案解析

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注意结合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1)材料一中文字“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仁的根本是孝悌,即伦理道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有关仁的表述众多,其中以孔子的仁爱和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最为著名。(2)根据材料信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体现了董仲舒强调 “大一统”, 糅合道家、法家等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学的地位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3)第一问从材料中“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概括理学的积极作用;第二问从材料中“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结合儒学发展得出原因。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张:强调“大一统”;特征: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