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孟子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
材料二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实现“办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材料四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为政思想是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可以概括出答案。(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平均地权。第二小问,根据材料“1924年8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3)根据材料“1950年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据材料“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指文化大革命。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2)平均地权。第一次国共合作。 (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4)“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关试题
3272 三级抽象模式在数据库系统中都存储于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
(单选题)组织培养细胞接种必须首选敏感细胞的
【单选题】 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
日本政府计划先期投入()日元在东京成立人工智
928、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其____为预备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告诫我们在意志品质方面要
湖南要增强开放的中枢功能,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内
(单选题)下面的诗句中所描述的典故。发生时间
点灯丝断了,把灯泡晃了晃使灯丝又搭上了,再用
下列各项中,关于应付票据的利息核算,说法正确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
爆破工接到起爆命令后,必须先发出爆破警告,然
对有加强层的焊缝作斜平行扫查 , 探测焊缝横
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职位人员的日常管理由()。
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演变有什么启示?
“五四”运动后,中国现代寓言发展起来,许多作
采取电话沟通收集客户信息的优点有( )。Ⅰ.
臭氧治疗仪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中的字母S、H、E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