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古代)中国向外界开放的很少,倾向于主要靠自己的资源生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古代)中国向外界开放的很少,倾向于主要靠自己的资源生存。事实上,它只有两个大出口,一个是海洋,一个是沙漠。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二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节选至《乾隆御制诗》

材料三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大国治理》

材料四《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如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的两个出口“沙漠”和“海洋”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4)完成材料四A和B两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答案解析

(1)“沙漠”出口指的是丝绸之路;“海洋”出口指的是海外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3)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4)A是深圳;B是雄安新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外贸易的有关知识。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条陆路交通线。因此古代中国的“沙漠”出口指的是丝绸之路。从唐朝开始,中国海外贸易兴盛,因此古代中国的“海洋”出口指的是海外贸易。(2)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二“宁可求全关不开”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3)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三可以看出,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发生转折的时间点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由A在图中位置及“对外开放的窗口”可知,A是深圳。因为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由B在图中位置及“2017年增设的国家级新区”可知,B是雄安新区。因为,雄安新区是2017年增设的国家级新区。经过近4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