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2:30:40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韬(1828-1897年)早年因同情太平军而见疑于清廷。1862年,他逃到香港,担任外国人主办的《香港新闻》的编辑。1867年,他前往苏格兰,旅居欧洲两年,看到了西方的文化和制度。1870年,他返回香港,任《循环日报》编辑。凭借这一有利地位,他抨击清政权内部的腐败,建议开发矿产、兴建纺织厂、制造汽船铁路、电报线和发展海军。他警告,不要过分依赖肤浅的西方制造技术;并且说,西方的强大在于其法律、公正,政治体系、民主选举和立宪政府。但是,他不是一个激进者,并不急切地要求中国古老制度的全盘西化,而是主张逐渐使西方有用的东西同中国的基础相结合。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韬主张效仿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答案解析

(1)根据“他警告,不要过分依赖肤浅的西方制造技术;并且说,西方的强大在于其法律、公正,政治体系、民主选举和立宪政府”得出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显现;根据所学,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根据“他抨击清政权内部的腐败”得出专制制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旅居欧洲两年,看到了西方的文化和制度”得出对西方政治制度的亲身体验。(2)根据“他警告,不要过分依赖肤浅的西方制造技术;并且说,西方的强大在于其法律、公正,政治体系、民主选举和立宪政府”得出批判洋务派思想,有利于西学和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根据“建议开发矿产、兴建纺织厂、制造汽船铁路、电报线和发展海军”得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根据“西方的强大在于其法律、公正,政治体系、民主选举和立宪政府”得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先导作用;根据“并不急切地要求中国古老制度的全盘西化,而是主张逐渐使西方有用的东西同中国的基础相结合”得出学习西方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值得肯定。

(1)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显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专制制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西方政治制度的亲身体验。(2)批判洋务派思想,有利于西学和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先导作用;学习西方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值得肯定。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