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7:30:37

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为先导。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为先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辩论”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思想现象?列举战国时期“儒法争用”的两位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概述梁启超等人宣传维新思想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篇讲话的历史背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

(1)现象:根据“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得出百家争鸣。人物:结合所学,儒家可列举荀子,法家可列举韩非子。(2)根据“梁启超”“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得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从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具有爱国、进步、启蒙的意义,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等角度分析总结。(3)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出自1978年邓小平的讲话,背景是文革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状态。(4)可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分析回答。

(1)百家争鸣;荀子、韩非子。(2)实行君主立宪制。历史意义:直接指导和动员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封建君权等的主张,具有爱国、进步、启蒙的意义;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文革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状态。(4)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又助推思想的解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