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7:33:07

2016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

题目描述

【题目】2016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中俄两国利益契合点越来越多,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关系越来越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俄罗斯国人若有杀人、抢夺、重伤、谋杀、故烧房屋等重案,查明系俄罗斯国人犯者,将该犯送交本国,按律治罪”。

——摘编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材料二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却提出从1950年到1963年,中国必须把它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统统卖给苏联,而不得卖给第三国。苏联坚持在帮助中国建立航空、造船、石油、有色金属等工业方面实行合管。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2016年5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外长会议后会见记者时指出,上合组织成立15周年来,已经成功探索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国际组织模式,成长为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机制之一,在很多方面成为了地区和国际合作的典范。

——网络版《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京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为了“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做了哪些重大努力?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国际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综合以上探究,反思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的中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北京条约》侵犯的我国主权,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查明系俄罗斯国人犯者,将该犯送交本国,按律治罪”等信息分析得出对我国领土、贸易和司法主权的侵犯来回答。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来回答。(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缓解新中国经济困难、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和打破西方对中国孤立封锁的积极影响,以及侵犯中国主权的消极影响两方面来回答。为了“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做的重大努力,应当联系所学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来回答。(3)联系所学可知,“新型国际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合作,结伴而不结盟。(4)对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合作共赢、国家利益和安全等方面来回答。

(1)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司法主权。影响: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2)影响: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加速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孤立和封锁;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努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3)特征: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合作(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结伴而不结盟。(4)认识:合作共赢;共同利益是中俄合作的基础;进一步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国家安全,也有利于我国的国家利益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