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7:44:2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面临严峻的形势,列宁适时调整政策。阅读下列

题目描述

【题目】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面临严峻的形势,列宁适时调整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材料二?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生产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列宁选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苏俄实施“余粮征集制”的主要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主义政策”的其他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苏俄1921年面临的主要政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俄政府为应对这一政治形势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3)由材料一涉及的政策转变为材料二涉及的政策,反映了列宁带领苏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些特点?

?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进行概括即可,二问结合所学从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进行回答。(2)一问根据材料“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因为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进行分析即可,二问结合所学从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工业、市场关系及产品分配等方面进行回答。(3)结合所学从结合现实、思路明确及关注民生进行回答即可。

(1)理由:维持生存和战争;完成共产主义任务。措施:将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实物配给制;实施成年人义务劳动制。(2)形势: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工生活。措施: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3)特点:依据现实问题,及时调整政策;社会主义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和有效;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