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08:33:04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

题目描述

【题目】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9月23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有利于

①满足农民群众美好文化需求

②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③挖掘中华农耕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农谚是劳动人民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北方说,“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对于上述农谙认识正确的是

①农谚具有科学性,是客观符合主观的正确认识

②农谚具有通俗性,易于指导劳动群众生产实践

③农谚具有地域性,南方和北方要做到具体分析

④农谚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解析

本题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背景材料,共设置两个小问,分别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与认识、矛盾特殊性等知识。【1“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体现了满足农民群众美好文化需求,①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挖掘中华农耕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③不符合题意。“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说明这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主观符合客观,而不是客观符合主观的正确认识,①表述错误。从材料可知农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说明了农谚具有通俗性,易于指导劳动群众生产实践,②符合题意。“北方说,‘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说明了农谚具有地域性,南方和北方要做到具体分析,③符合题意。从材料可知,农谚具有地域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适用于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④错误。故本题选D。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