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2:40:01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中外古今历史,改革是推

题目描述

【题目】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中外古今历史,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二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2)说说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3)材料三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饿(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4)材料四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材料五:

(5)材料中的1929年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下降,原因何在?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

材料六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6)材料六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我国古代某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实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是指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3)依据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变革”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为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废藩置县。为实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目标,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政治上,明治政府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规定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得益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5)依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1929年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下降,原因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实行罗斯福新政。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并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台,就实行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6)依据材料六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郡县制。(2)促进民族融合。(3)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4)列宁新经济政策。(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6)邓小平。①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②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