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5:24:06

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

题目描述

【题目】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悉以宪法行之”中的宪法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三国建立政体的标志性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答案解析

(1)本题要求回答两种法律的不同。根据材料信息综合归纳,找准切入点,比如两部法律的侧重点、权利的享有者等。结合材料可以看出两者主要不同体现在特权问题上,《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侧重民法);注重公平性。唐律侧重于保护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亲疏贵贱有别);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皇权至上)。(2)从材料中“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可以看出这部法律是一部宪法类的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民国临时约法》。(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确立的法律文件是《权利法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了民主政体,代表性的文件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的法律文献就是《德意志帝国宪法》。(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涉及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制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体现在宪法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改革开放以来体现在平反冤假错案、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等等。

(1)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侧重民法);注重公平性。唐律侧重于保护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亲疏贵贱有别);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皇权至上)。(2)宪法:颁布《临时约法》;(3)标志:英颁布《权利法案》;法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或《1871年宪法》。(4)建设: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后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新《宪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入宪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