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9:33:03

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是历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是历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内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责,与有责焉耳矣。

——摘自《日知录》

材料二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友展,朝野的日光集中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清末则认识到制度的落后或许是中国的病根,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

——摘编自刘慧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历史上的中国,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而今,“一带一路”建设更是成为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人奏文明共问进步的重要一环,是中国人民为人类发展作出的又一贡献,是折时代国家意识在国际事务和重大举措中的体现、升华和崭新拓展。

——摘编自朱文通等《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其作者并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器物”、“制度”和“思想”方面分别进行的实践探索活动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新时代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的发展历程。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责,与有责焉耳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大有责”观点。(2)根据材料“朝野的日光集中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清末则认识到制度的落后或许是中国的病根,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运动(文化)。(3)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可知“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全民族抗战;根据材料““一带一路”建设更是成为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人奏文明共问进步的重要一环”可知“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的新时代内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的发展历程是:由传統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发展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由国家意识发展到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识。

(1)作者:顾炎武。观点:天下兴亡,匹大有责。(2)实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内:爱国主义(或全民族抗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或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人类文明共同进步)。(4)历程:由传統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发展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由国家意识发展到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