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郭沫若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董仲舒

请回答:

①材料一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②材料二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历史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③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跟哪一位皇帝有关?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④材料三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⑤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答案解析

① 图一:中央集权制 ;图二:统一货币 ;图三:统一文字  ②  百家争鸣     。③  秦始皇(嬴政)    ;    郡县制       ④  儒家学派 ;   孔子 ; 仁       ⑤秦:  焚书坑儒(坑儒);汉: 独尊儒术(尊儒)  ;根本目的: (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

①根据材料一图一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由此可知,图一反映秦朝的措施是:中央集权制 ;根据材料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的货币,在全国通行。由此可知,图二反映秦朝的措施是:统一货币 ;根据材料一图三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掉原来六国的文字。由此可知,图三反映秦朝的措施是:统一文字 。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封建社会逐步确立,这种社会的急剧变化,使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因此“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③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及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跟秦始皇(嬴政)有关;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④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由此可知,“孔子之术”指的是儒家学派 ;创始人是孔子 ;他的核心思想是仁。⑤根据材料二“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部分书令。后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在咸阳活埋,史称“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根据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结合所学知识,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斥其他各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治国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因此,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焚书坑儒(坑儒);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独尊儒术(尊儒);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