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又称晚清自牧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中国历史网

(1)材料一指的这一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从近代化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运动有何意义?

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教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2)依据所学知识列举这场运动期间,维新人士为宣传变法所进行的活动?为什么评价这场运动“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三:2016年,习近平在《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到:“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3)孙中山在1905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该政党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仍认为“革命尚未成功”?

材料四: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4)材料四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其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称的思想又有什么新发展?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体现了怎样的规律?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务报》和《国闻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4)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5)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从经济到政治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过程,近代化的探索。

(1)依据材料一“它又称晚清自牧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期间,维新人士为宣传变法所进行的活动有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务报》和《国闻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评价这场运动“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1905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孙中山先生仍认为“革命尚未成功”。(4)依据材料四“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其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5)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动体现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从经济到政治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过程,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