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9:13:45

明末清初,思想界呈现活跃局面,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思想并立,异

题目描述

【题目】明末清初,思想界呈现活跃局面,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思想并立,异同互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共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困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原于天之仁,则不可无父子;原于天之义,则不可无君臣。均是人而戴之为君,尊亲于父,则旦易一主,夕易一主,稽首匍伏,以势为从违而不知耻,生人之道蔑矣……治天下以道德,而不是法……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政治弊端出现的原因。针对当时的政治弊端,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

(2)据材料二,归纳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者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并分析其出现的经济根源。

 

答案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可知黄宗羲认为明朝的弊政是废除丞相导致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主张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黄宗羲重视学校,认为“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共是非于学校”,即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此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制的弊端。(2)思想主张:根据材料“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困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可知王夫之反对家天下;王夫之认为君臣父子是秉承天之仁义而设立,因此限制君权应当建立在尊君基础上,否则必然会导致国家大乱,即“旦易一主,夕易一主”;王夫之认为“治天下以道德,而不是法”,即治理天下应当以道德作为准则,而非法律。(3)局限性:根据两则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和王夫之都在反对君主专制,但是却寄希望于君主贤德,因此其反对君主专制但不反对君主制,依然秉承了儒家思想中贤人治国理念;黄宗羲和王夫之的观念中反映出了儒家纲常伦理观念,尤其是君臣观。经济根源:导致黄宗羲和王夫之思想具有局限性的根源在于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原因:废丞相。政治设计: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2)主张:反对家天下;限制君权应当建立在尊君基础上,否则必然会导致国家大乱;治理天下应当以道德作为准则,而非法律。(3)时代局限性:反对君主专制但不反对君主制;依然秉承了儒家思想中贤人治国理念;在政治理念中始终脱离不了儒家的纲常伦理观念,尤其是君臣观;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