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5:18:3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

题目描述

【题目】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成都,相同条件下)苦力(人力)把一吨货物运送750英里,要花费106.25元;铁路只要15元,是苦力的1/7。用苦力运棉花,路上50天,铁路只要2天,从而节省48天的利息,并在更好的条件下运棉花。

——美国银行分会《中国,一次经济调查》(1923年)

材料二 哈尔滨原为松花江右岸的渔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因沙俄开筑铁路一跃而起,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青岛昔日也是胶州湾东岸的一个荒僻渔村,1904年胶济铁路的修筑直接缔造了它的繁荣,至1910年,青岛人口已达16.5万人,进出口贸易激增,成为华北地区第二港。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材料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6日)

(1)我说你猜:请在下列指定位置填上合适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名称。

其一:“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期间,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①  。

其二: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此器”应是  ②  。

其三: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次通行  ③  ,自静安寺至外滩,两旁观看的人很多,但乘坐的仅24人,其中有一半是外国人。因为有“不能乘坐,坐了容易触电”的传言,所以外国人特地试坐给人看,表示坐这种车并无危险。

(2)据材料一、二,分析铁路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1866年赴欧洲考察期间”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应该是火车;依据材料“19世纪80年代初”“德律风”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电话;依据材料“不能乘坐,坐了容易触电”可知是电车。(2)依据材料一“铁路只要15元,是苦力的1/7”“铁路只要2天,从而节省48天的利息”可知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依据材料二“铁路只要2天,从而节省48天的利息,并在更好的条件下运棉花”“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可知促进了商贸流通以及城市兴起。(3)依据材料三“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可知国家重视铁路建设并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可知其他答案。

(1)①是火车;②是电话;③是电车。(2)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商贸流通;推动近代城市的兴起。(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家重视铁路建设;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