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2:59:46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使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使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种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3)根据材料三,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

答案解析

(1)目的:根据材料一中“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利用改革阻止革命,维护其统治地位。(2)心理:根据材料二中“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使国暴动”,“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从解放农民和给予农民土地两方面,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分析产生其矛盾心理的原因。(3)变化:根据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种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可知改革后俄国农民人身上获得了解放,经济上遭受到掠夺和剥削。(4)意义:根据三则材料和以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目的: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发生,维护其政治统治。(2)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决,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地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改革必然性决定。(3)变化:农奴成为自由人,但受到苛刻的掠夺,负担沉重。(4)意义: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有积极作用,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