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
题目描述
【题目】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摘编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二 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力。而中正知与不知,其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既无乡老纪行之誉,又非朝廷考绩之课;遂使进官之人,弃近求远,背本逐末。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党誉虚妄。损政制道五也。
——摘编自《晋书》
材料三 科举考试成为了把各种信仰、种族、观念、家庭背景、经济利益不同的人与国家政治取向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成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粘合剂。庞大的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民族和各种利益不同的集团、人群,不但没有向西欧那样分裂成众多小国而是不断走向统一,科举考试制度的凝聚作用不可忽视。
——摘编自杨光《科举考试拯救了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初官僚存在的问题并概括汉代对举荐人赏罚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度存在的弊端。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变化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问题:由材料一中的“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等信息可得出选官局限于官宦子弟;由“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等信息可得出官员道德品质低下。 标准:有“择其吏民之贤者”、“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皆尽心于求贤”等信息可得出其标准是选拔人才是否贤良。 (2)弊端:材料二中的大意是:现在一国之士数以千计,或流落他乡,或在异地谋求衣食,相貌尚且不认识,谈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不管中正知与不知,遇上应当品评之时,从官府采得美誉,从流言取得坏名。只信自己就会被不了解所蒙蔽,听信别人就会被彼此的局限所限制。对于认识的人仅凭爱憎,对于不认识的人仅凭关系。既不是乡老记录上的声誉,又不是朝廷的考核。于是使做官的人,舍近求远,弃本逐末。官位靠乞求而得,不由行为确定,评定品级不考核功劳,朋党的吹捧不实。这是其弊病之五。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有:选官封闭性;上级官员没有严格审查;全凭官员个人喜好;选官标准具有随意性。 (3)表现: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三说明”,由材料三中的“科举考试成为了把各种信仰、种族、观念、家庭背景、经济利益不同的人与国家政治取向联结在一起的纽带”结合明清时期这一时间可知科举制变化为八股取士。 影响:由材料三中的“科举考试成为了把各种信仰、种族、观念、家庭背景、经济利益不同的人与国家政治取向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成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粘合剂”可知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有:统一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再结合所学科举制的选官规则是根据考试成绩可知,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公正性。
(1)问题:选官局限于官宦子弟;道德品质低下。 标准:选拔人才是否贤良。 (2)弊端:选官封闭性;上级官员没有严格审查;全凭官员个人喜好;选官标准随意性 (3)表现:八股取士 影响:统一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公正性。
相关试题
浇筑箱形梁段混凝土时,错误的做法是()。 ?
(多选题) 从空间角度讲,家具的作用在于()
[多选] 以下属于凭证式国债的特点的有( )
132.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
1714、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 )。 [单选
(多选题)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
在南极洲适用的温度计是:? 答案
中国网民已超五亿,上网可传信息,查资料,学习
5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
钢经过淬火热处理可以_______。
()单板是双路双工单元,是射频前端模块之一,
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应()客户,使客户感觉到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
菜粉蝶药剂防治的关键是把幼虫消灭在()以前。
真空缓慢下降应如何处理?
建筑容积率的含义与()相同。
下图双代号网络图中,引入虚工作2-3是为了表
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不包括
关于AndroidManifest.xml文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