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20:1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三

195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发生了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四

1956—1966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面对国家的困难局面,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材料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

(3)根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工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我国出现了哪些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

(5)填上文中代码所代表的历史事实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题干可知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滞后效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前期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封建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等日益阻碍新的生产力尤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注意题干要求“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兴办洋务企业,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材料二提示“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是解题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中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70年代末中美关系开始正产化,并建立的正常的外交关系。

(1)滞后效应;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等。(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出现。(3)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的完成.(4)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5)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②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③中美(中国和美国);④四;⑤国有企业;⑥十三大;⑦南方谈话;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⑨1997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