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5:11:27

工人地位的变化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题目描述

【题目】工人地位的变化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工业革命积聚了巨大的财富,但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的分配却十分不公,造成严峻的社会紧张状态。

濒临灭亡的手工工人想起了伊丽莎白时期制定的国家干预政策,于是就非常希望恢复国家立法,用立法的手段调节工资与物价,保障自己的生存。

面对工厂主的压榨工人们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工厂主,迫使厂主做一些让步。这样,就产生了工会运动。……工会运动一般不愿卷入政治活动,生怕政治活动会影响内部的团结。

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也就是说,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到这时(1885年)终于成为现实。这时,距宪章运动的爆发大约是半个世纪……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政府授予工会组织和集体协商的权利,政府还组建了“全国劳动关系委员会”以贯彻这些权利。……1933至1938年间,工会成员人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1938年,政府通过进一步立法,对工资和工作时间进行管制,并保护弱势团体。

1947年颁布的塔夫特-哈特利法案大幅度削弱了工会的力量和权力,从而部分地废除了20世纪30年代对劳工有利的立法。……这也说明了缺少政治臂膀的工人运动的弱点。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会组织已经面临着对于它们行为的种种限制……

——詹姆斯·富尔彻《资本主义》

材料三:联邦德国一方面保证公民具有高度的社会保障,即公民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住房补贴、教育资助负担平衡,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征纳国家税收。国家社会保险和国家社会税收的统一有效地保证了社会福利国家原则的实现。

联邦德国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50年代和60年代在保障社会安定、缓和社会的冲突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到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包袱,成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造成手工工人濒临灭亡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英国成年男性工人获得普选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政府在1933年以后保障工人权利的目的是什么?1947年政府削弱工会力量对美国工人运动的教训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德国福利制度有哪些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工人权益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答案解析

(1)从材料一来看,材料朱要论述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所以造成手工工人濒临灭亡的历史事件是工业革命。获得普选权的原因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了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会运动与工人阶级的反抗推动了议会改革,使他们获得普选权。(2)从材料二“1933至1938年间,工会成员人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可以看出工人人数的激增导致政府为了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增长以解决供求矛盾,缓解经济危机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但这一措施终将导致问题的出现,1947年工会力量的削弱告诉我们工人必须争取在议会的政治权力。(3)从材料看,德国福利制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产生了对应的影响。第一方面起到了保障社会安定、缓和社会的冲突。另一方面起到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到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包袱,成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4)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前面几问的回答,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并梳理成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从材料中看,工人权益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工人权益提升,推进民主和人权建设,社会稳定,有助于国家发展;提高购买力,发展经济;工人过高福利,不利于刺激勤奋工作,加重国家负担。

工业革命。工人阶级团结斗争;工会运动推动;宪章运动;第三次议会改革为了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增长以解决供求矛盾,缓解经济危机;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教训:工人必须争取在议会的政治权力。保障社会安定、缓和社会的冲突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到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包袱,成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工人权益提升,推进民主和人权建设,社会稳定,有助于国家发展;提高购买力,发展经济;工人过高福利,不利于刺激勤奋工作,加重国家负担。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