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

题目描述

【题目】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的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屈辱】

材料一   时局图(列强瓜分中国)

材料二   【当代复兴】

材料三   【现代辉煌】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

材料四   2015年习近平主席用42天时间,8次踏出国门,出访四大洲10个国家,参加9次国际会议,是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次数最多的一年,频繁的出访与参加会议,推进合作共赢国际新秩序,开启中国开放发展新局面。

请回答:

(1)说出材料一中的情形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在这一条约中出现的列强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据材料二中的图二、图三,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两项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所述“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是指什么?

(4)你从材料四中得出结论,习近平2015年频繁的出访对国际、国内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答案解析

(1)《马关条约》(2分);开设工厂(资本输出)(2分)(3)求同存异(1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重返联合国)(2分)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缓和,2分)(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4)推进合作共赢国际新秩序(1分),开启中国开放发展新局面(1分)。(5)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加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言之有理,任答1点。1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有关知识的认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开设工厂,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1年10 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知识。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材料三中所述“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析材料四的“2015年习近平主席是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次数最多的一年,频繁的出访与参加会议,推进合作共赢国际新秩序,开启中国开放发展新局面。”可以得出结论,习近平2015年频繁的出访对国际的重大影响是:推进合作共赢国际新秩序;对国际的重大影响是:开启中国开放发展新局面。(5)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国际上想取得地位,应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加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