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究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探究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国共两党的发展史”专题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步骤一【兄弟携手】
材料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临终遗言
(1)“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哪一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为了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什么行动?
步骤二【兄弟反目】
材料二: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毁,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日本侵略军有预谋的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国共关系的变化使得日本趁虚而入,结合材料三说出日本制造了哪一侵华事变?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步骤三【同仇敌忾】
(4)图一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件事的解决对当时改善国共关系起到什么作用?
(5)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史实与图四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归纳总结】
(6)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北伐战争;(2)由合作走向破裂。(3)“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4)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促成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打下了基础。(5)由于国共两党齐心协力,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6)启示: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者。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为了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的行动是: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的变化是:由合作走向破裂;因为北伐战争后期,蒋介石叛变革命,疯狂的屠杀共产党员,造成过敏大革命失败,国共关系破裂。(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共关系的变化使得日本趁虚而入,结合材料三说出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不抵抗政策;导致的结果是: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一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西安事变;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史实与图四之间的关系是:由于国共两党齐心协力,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者。
相关试题
32、临床出现多器官的脓肿,血液中查到细菌称
(单选题)关于老年人肝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体操运动员常需要控制或减轻体重,减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
【标准答案】根据提意。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超过
目前,全球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大约
146、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评价,依据一定的价
小明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父母很少过问,也不负
某管道运输公司主要从事天然气输送服务,属于增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事件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
有8人进行围棋赛。第一轮比赛,8人随机组成4
某企业采用单对象流水线进行生产组织,该流水线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为砖厚度的整数倍,且不小
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不变的流动称为
"楚河"和"汉
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包括( )
产品生产周期就是每个工艺阶段生产周期与()之
预应力筋张拉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低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