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5-30 10:21:56

印象中,文物给我的常是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

题目描述

题目

印象中,文物给我的常是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尔后,逐渐有一些机会听到收藏家回忆他们和某一文物相遇、相守的故事,或充满人情世故,或有彼此坚守,交织着个人的情感,也打捞起历史的点滴。我便开始对文物有了新鲜的认识,似乎还能感受到老物件的温度,意识到原来“文”是中心,“物”只是载体;收藏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文化,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物品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最好地阐明了作者对文物的看法?(    )
A:睹物思人
B:物尽其用
C:超然物外
D:寄情于物

答案解析

首句指出“文物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突出了文物的不接地气,遥不可及。后文通过作者的描述,否定了首句中的看法,引出作者对文物的认识,即认为“从文物中能够感受到老物件的温度”,其中的温度,即前文提到的“相遇、相守的故事”、“人情世故”、“个人情感”等等,由此突出,文物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承载着故事与情感的老物件。最后一句中的“‘文’是中心”、“传播文化”也突出了文物中承载了世事与情感,因此能够传播文化。由此可知,作者认为,文物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承载着故事与情感的。同义替换,D项正确。 A项,“睹物思人”指看见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不符合文段语境,故排除A项。
B项,“物尽其用”仅强调可用之处尽量利用,而没有指出作者对文物的看法,即“承载故事与情感”,故排除B项。
C项,“超然物外”指超出世俗生活之外,比喻置身事外,与文段语义不符,故排除C项。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参考题源:《人民日报金台论道:历史文物如何与现代重逢》】

答案:D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