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0:06:0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仁"。

(2)分别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指出其理论依据。

 

答案解析

(1)由材料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孔子强调人应该宽恕待人,提倡“恕”道,这样才是仁的表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2)根据材料二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强调要遵守等级名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理论依据是,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根据材料三“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即“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理论依据是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1)待人宽容;推己及人(帮助别人)。(2)主张:材料二,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级名分。材料三,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依据:二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存在于万物之中。王阳明,心外无理,理在心中。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