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仁"。
(2)分别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指出其理论依据。
答案解析
(1)由材料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孔子强调人应该宽恕待人,提倡“恕”道,这样才是仁的表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2)根据材料二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强调要遵守等级名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理论依据是,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根据材料三“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即“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理论依据是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1)待人宽容;推己及人(帮助别人)。(2)主张:材料二,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级名分。材料三,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依据:二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存在于万物之中。王阳明,心外无理,理在心中。
相关试题
以下哪种行为将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
[多选] 下列可以采用“无痕迹修改”方法修改
(单选题)安放两个或两个以上球窝式根面附着体
(单选题)关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描述不正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中,第一步是( )。A准
兴趣图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兴趣为链接纽带的
记入往来款项明细账的经济内容的不包括()A暂
下列不应纳入国民生产统计的范围的是()。A理
尿液粘在造粒塔塔壁上,是由于造粒塔直径偏小造
盘查是指巡逻警员在执勤过程中对发现的可疑人员
不能将土家族称作()。
同组刚性硬横梁的两根支柱,不仅要求()和中心
消防系统的管理工作主要内容不包括()。
述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并芘的方
塔顶温度是控制塔顶产物()的手段。
安全漏洞及时修复率的指标要求为()。
中国古时在首都的选择与维持上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原文:There is no rule bu
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代变化,其中第四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