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24:42

“何为中国”,“中国如何而来”是近年来学术关注的热点。阅读材

题目描述

【题目】“何为中国”,“中国如何而来”是近年来学术关注的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与“天下”的概念往往是通用的……天下从地理意义上讲,是对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空间的想象。秦汉之后,在类似同心圆的“差序格局”之中,中原王朝的天下秩序,由内到外,分为几个层面:第一层是大一统王朝直接治理的郡县;第二层是通过册封、羁縻、土司等制度间接统治的边疆地区;第三层是关系或远或近的朝贡国;最后一层则是化外之地,即四周尚未开化的蛮夷。严格来说,所谓天下,指的是前三层。

——许纪霖《家国天下》

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地理空间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唐太宗对拓展“第二层”格局地理空间的贡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差别。请用一句话概括“亡国”与“亡天下”之辩的超时空意义。

答案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类似同心圆的‘差序格局’之中,中原王朝的天下秩序,由内到外”,“最后一层则是化外之地,即四周尚未开化的蛮夷”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古代中国地理空间以中原为中心,形成差序格局,并以中原文明区分化内、化外等特点。贡献:根据材料一中“第二层是通过册封、羁縻、土司等制度间接统治的边疆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以唐太宗对东西突厥和吐蕃等民族的政策为例,说明其拓展“第二层”格局地理空间的贡献。(2)差别:根据材料二中“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所谓“亡国”即改朝换代,他认为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亡天下”是整个民族国家的沦亡,他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意义: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亡国”与“亡天下”之辩的超时空意义,就是它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1)以中原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以中华文明区分化内和化外。允许东突厥部分内迁,其他大部分在原地设立羁縻府州;册封西北各族,各族首领尊唐太宗为“天可汗”;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2)亡国:改朝换代。他认为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亡天下:整个民族国家的沦亡。他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意义: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