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谋求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就这一专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创新,谋求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就这一专题开展相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
【苏俄纠错】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 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创新之处在哪里?
【美国出路】
材料二
(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l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西方经济的崩溃”指什么历史事件?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 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史明智】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国家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至少两点)
答案解析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政策调整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等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 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创新之处在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经济的崩溃”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 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 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 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是罗斯福新政;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政策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是:政策调整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要求先进优秀的领导人,能够根据国情制定政策。具有创新的精神。
相关试题
1200 在音乐茶座销售的饮料按()。A.按
挡土墙会受到土体的土压力有()。
下列属于同一级次预算的有()。
(单选题)关于刑罚的概念和特征,下列说法错误
(单选题)输卵管结扎部位通常是在()。
政治)刚进中学,某校七(2)班同学进行讨论制
【单选题】 非药品不得【】(医卫考试,卫生职
古今中外,理与德也好,法与令也好,诏与敕也好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
(单选题) 锚具静载实验的四级加载中,载荷分
下列选项与原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当66.5N的地方出现极昼时,我国处于
水冷壁有什么作用?
测定某一废水的总氰化物(如焦化厂洗气水),水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
对高能X线,“补偿滤过”的作用( )
磨矿机与分级机联合使用,构成磨矿分级流程。
规划阶段坝址区工程地质测绘,当比较坝址相距(
石料的磨光值越大,说明石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