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根据教材、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根据教材、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图中B地出土了大量农具、粟粒、白菜种子等;1973年,图中A地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二:观察图片(下图)

材料三:A地人们在地面先打桩,木桩上架设横梁,再在上面铺设楼板……;    B地人们先挖一个地坑,然后在坑口立架搭棚。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御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可知:A处遗址主要种植_____粮食作物; B处遗址主要种植______粮食作物;A处遗址主要建造_______房屋; B处遗址主要建造_____房屋;

(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A、B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共同点?

(3)议议:这两处同为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为何有这些不同?对你有何启发?

答案解析

(1)水稻      粟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建筑(2)都会种植庄稼、建造房屋,都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3)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密切关系。河姆渡原始居民在长江流域,地势低洼多雨潮湿,适宜种植水稻,住架在地上的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湿;而半坡原始居民在北方,气候干燥,适宜种植耐旱的粟,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可以避风雨寒。 启发: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1)依据材料信息可知,A处遗址主要种植水稻粮食作物; B处遗址主要种植粟粮食作物;A处遗址主要建造干栏式建筑房屋; B处遗址主要建造半地穴式建筑房屋;(2)依据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会种植庄稼、建造房屋,都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密切关系。河姆渡原始居民在长江流域,地势低洼多雨潮湿,适宜种植水稻,住架在地上的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湿;而半坡原始居民在北方,气候干燥,适宜种植耐旱的粟,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可以避风雨寒。第二问开放性题目,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