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我国人民从古至今历来不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与决心,并取得了伟大

题目描述

【题目】我国人民从古至今历来不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与决心,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技术革新)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尊

(1)从材料一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这种耕作方式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政治创新)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据《史记》记载,守旧的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进而串通一气,污蔑商鞅,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谋反”车裂而死。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商鞅具有怎样的精神?

(思想出新)

材料四 

(3)图片中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派别?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派的著书立说,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4)当前,我们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追逐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请你谈一谈对创新的认识。

答案解析

(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商鞅变法;不畏强权、创新等。(3)孔子:儒家学派;老子:道家学派;局面:百家争鸣(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材料三“守旧的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进而串通一气,污蔑商鞅,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谋反’车裂而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具有不畏强权、创新等精神。(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孔子和老子,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