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

题目描述

【题目】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材料一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中国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材料二  (见如图两个人物)

(2)材料二中,谁曾经走过古丝绸之路?

材料三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出现“倭患”的原因是什么?倭寇猖獗之时,谁临危受命南下抗倭?

材料四  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分析该政策有何严重后果?

(5)以上材料为我们今天对外交往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郑和。(3)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戚继光。(4)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5)要加强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后来携带大量佛教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传播唐朝文化。(2)明成祖时,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友好往来,促进了对南洋的开发。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故是郑和。(3)由材料“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可得出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结合所学,倭寇猖獗之时,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抗倭。(4)据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5)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从加强经济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等角度作答。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