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项属于科技对学术的消极影响?
题目描述
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
不过,人们在认识科技与学术的关系时,往往关注积极方面。比如人们认为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学的繁荣;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雕版印刷的积极作用也被充分认识。两宋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都市文化的布局,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_______________。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不存在,事实上早在北宋,苏轼等人已经开始思考印刷流行对文人的影响。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对此问题,叶梦得亦颇有体悟。其《石林燕语》指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的两个弊端:一是读书人诵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
古籍数字化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虽然也对学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逆转。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数字化进程,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字化古籍最终取代纸本书籍,二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历史来看,纸书取代简牍,印刷取代抄写,都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改进的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纸张起初很稀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用,随着技术改进、成本降低,纸张才逐渐普及。二是因为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末魏初重简轻纸,对粗糙的纸张并不认同,纸的应用往往与俗文化连在一起。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均完成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电子出版得到官方认可,电子文献征引获得“合法性”,各种电子书籍和电子商品全面普及等等,均需漫长的时日。
答案解析
[搜题无忧参考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本题信息来自于第二段第八句。第二步:分析题干第二段第八句提及到“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这正是科技与学术消极影响的实例,与D项表述一致,所以选D。第三步:分析选项A选项:第二段第二句提到“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是科技对学术的积极影响,与题干不符,所以A错。B选项:第二段第四句提到“两末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是科技对学术的积极影响,与题干不符,所以B错。C选项:第二段第四句提到“两末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是科技对学术的积极影响,与题干不符,所以C错。故本题选D。【2015-北京-047】
参考答案:D
相关试题
5432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要从拓宽农民增收渠
6198 为什么要绘制理论示功图?理论示功图
1501 设某企业有一台旧设备,重置成本为1
(单选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单选题)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
智慧树知到《电路基础》见面课答案
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是这中共中央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
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关注自己的情感状
1月2日 古时候冬天有个常用品叫“汤婆子”,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
在雷云对地放电的过程中,余辉放电阶段放电电流
近几十年来,从地球上看到的最亮的一颗彗星是?
语言教育是婴幼儿教育的()之一。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几何作图功能的教学实效是()
下列哪些不属于培训的内部环境()。
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将质量管理分为三步曲,分别是
《红楼梦》之前的小说的写法属于
古代按照均田制的规定,成年男子可以分到()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