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认为: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答案解析
本题以推进依法治国,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为背景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指向明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意识的特征、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然后考生结合材料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即可。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发挥意识的作用能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到法律对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成。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能够使人自觉遵守法律,引导人们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法律视为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相关试题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单选题)中国居民DRIs建议,幼儿每日膳食
(单选题)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记述中哪
下列不属于有效调节消极情绪的方式的是(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成长性,这家公司的产品或
下面是盛泽镇通讯发展与丝绸成交额关系表。由此
本标准未设置“预防措施”的独立条款是因为()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全
【单选题】 下列品质规定方法,正确的是【】。
前景理论推翻了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认为投资非
小吴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入职前与企业签订劳动合
下列情形中,属于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情形是(
北冰洋的面积是多少?()
在物业小区内,保安员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委托他人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委托人
增大相同寻呼间帧数编码可以改善寻呼过载。
进攻型研究与开发战略
车辆出车前检查是以安全部位和车容、车貌为主要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
温度一定时,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取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