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5-30 03:18:00

没有声音,再好的画面也会“无感”。说话是一门艺术,折射着历史

题目描述

题目

没有声音,再好的画面也会“无感”。说话是一门艺术,折射着历史和传统的痕迹。以前,沿街售货的商贩往往选择放声吆喝。“叫卖声”不仅关乎生意和生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自然之声和市井之声的交织,也成就了寒暄能打破沉寂,笑声能冲刷尴尬,有话好好说也能化解矛盾。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B: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
C:多说一句,驱散“无言的冷漠”
D:无声不一定胜有声

答案解析

文段开头点明观点,即没有声音的画面是“无感”的,言外之意,强调声音的重要性,接着分别列举了“商贩的吆喝”、“叫卖声”、“自然之声和市井之声”、“寒暄与笑声”的例子,均为对开头观点的解释说明,文段的行文脉络为总——分结构,重点为“没有声音的画面是‘无感’的”,强调的是声音的重要作用,观察选项,C项“驱散无言的冷漠”为声音作用的表述,为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C项当选。 A项,“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指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文段重点无关,故排除A项。
B项,“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侧重于口才的重要性,与文段重点无关,故排除B项。
D项,“无声不一定胜有声”侧重于无声与有声之间的比较,文段未体现两者之间比较,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D项。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答案:C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