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11:16

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1)从材料一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

材料二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2)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可以知道,转变是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夫提高。第二小问的原因,根据题干“80年代以来”,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体制性原因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根据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

(1)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从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①现代城市文明(城市住宅)的实用性和科学性。②农民进城打工;电视等大众传媒使农村百姓了解了城市住宅的优点。③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有可能仿照。④政策:改革开放,提倡现代化生活、实现全面小康。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