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选官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科举之善良,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直至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魏晋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选拔官吏的?并据材料二分析该选官制度实行的原因。
(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选官制度有何特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至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指的是汉武帝下令让地方郡国向中央举荐人才,察举制正式形成。第二小问,“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接受儒学教育的青年子弟,通过考试即可做官。“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即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以“孝、廉”为主,重视个人的品行。(2)第一小问,材料二指出魏晋时期“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意思是由地方官员即中正官负责评定人才;根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第二小问,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由地方官员负责,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即地方骚乱,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难以选拔官吏。(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隋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其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即选官权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第二小问,由材料“科举之善良,在能破朋党之私”即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的弊端;“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即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指的是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另外,结合教材知识,还可以得出:科举制以考试选官,有利于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制将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将社会精英纳入统治集团,促进了社会稳定。
(1)实行察举制。标准:孝、廉(品行和才能)。(2)由地方官员负责;根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原因:地方骚乱,交通不便。(3)特点:选官权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按考试成绩录取)。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的弊端;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稳定。
相关试题
881我国每年新增沙化土地面积约多少平方公里
3012唐代壁画中常见胡服,胡服最早由(赵武
(多选题)2013年11月7日,教育部、发展
(单选题)在汽油中加入10%的(),可提高汽
研究角色扮演的两个视角中,更微观的是()视角
下列对我国国家机构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外科总的发病机制是()。
【标准答案】委任制方式的优点包括( )。 A
下列与扶贫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公共关系突发事件特征有()
1. 1919 年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是在
弗里德曼认为态度由( )成分组成。A人格B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计算题:某蒸馏塔流量为4t/h,回流比为5%
有毒物质存在于废水中,可以引起厌氧颗粒污泥(
根据产品质量将其分为1级品、2级品和3级品,
政协的各种会议活动中要坚持的“三不”方针是?
口腔、咽喉、食管等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
幻想故事的类型包括()A魔法故事B宝物故事C
Excel 2010提供了全新的“迷你图”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