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和人物C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4)从材料四中可看出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一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概述其原因。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答案解析

(1)孟子和孔子(A和C两人物不能混淆)。(2)焚书坑儒。(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被统治者推崇(确立)为正统思想;阻滞了其他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促进了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等。(答对一点即可)(4)统治者的推崇;科举考试必考孔孟之书。(任意答出一点即可)(5)表达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的意思即可。

(1)依据材料一图片文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依据材料一图片文字“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他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所以,人物A和人物C分别是孟子和孔子。(2)依据材料二信息“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秦始皇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及“博士官所职”之外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信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阻滞了其他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促进了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等。(4)依据材料四信息“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可知,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一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推崇;科举考试必考孔孟之书。(5)依据四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既有其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既有其人文精神的一面,也有其“三纲五常”弊端明显的一面。所以,在今天,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才能做到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