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1)依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重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3)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任选一个作答)

答案解析

(1)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文土阶层的出现。(意思接近即可)(2)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3)创办私学和主张“有教无类”。(4)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学思结合;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意思接近,任答一个即可)

(1)据“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可得出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根据“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可得出教育的发展,文土阶层的出现。(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主张“施仁政于民”和“民贵君轻”,因此A是孟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所以B是老子;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因此C是墨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实行改革、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因此D是韩非子。(3)由材料二“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可知,孔子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4)根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知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根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要学思结合;根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