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6:15:07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题目描述

【题目】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材料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 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1)依据上述这组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 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〇”。

①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②《春望》一诗写作背景是唐朝开元盛世     。

③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

④这组材料共同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

材料二:

(2)从材料二中的人物中任选其一,说出他的主要贡献。

示例: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

材料三: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3)阅读材料三,指出以上历史人物探索救国道路的方式有何不同?

材料四:

1949 年 12 月,国家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了“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统筹回国留学生接待事宜。12 月 18 日,周恩来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代表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郑重邀请在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于是,一批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毅然归国,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

钱三强(1913﹣1992)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1948年回国

梁思礼(1924﹣2016)

火箭系统控制专家

1949年回国

朱光亚(1924﹣2011)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50年回国

邓稼先(1924﹣1986)

物理学家

1950年回国

钱学森(1911﹣2009)

中国现代科学家

1955年回国

师昌绪(1918﹣2014)

中国材料科学家

1955年回国

 

(4)依据以上材料,说出 1949 年后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五: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习近平

(5)依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怎样实现个人理想,助力国家建设。

答案解析

(1)据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知,这是司马迁的名句“①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材料未涉及。②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知,“《春望》一诗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春望》一诗写作背景是唐朝开元盛世”违背了材料信息。③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知,“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④据上述材料分析可知,“这组材料共同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2)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二中的人物有马克思、牛顿和贝多芬;任选其一如马克思:马克思领导工人运动,和恩格斯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如牛顿: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学;如贝多芬:贝多芬完成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3)分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人物探索救国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孙中山革命救国;张謇实业救国;鲁迅思想救国。(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后出现了海外留学生归国,参与祖国的建设现象;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海外留学生归国,参与祖国的建设。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建设需要科技人才。(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树立家国情怀和远大理想,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勇于创新创造。

(1)①〇;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2)马克思:领导工人运动,和恩格斯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学;贝多芬:完成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3)孙中山革命救国;张謇实业救国;鲁迅思想救国。(4)海外留学生归国,参与祖国的建设。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建设需要科技人才。(5)树立家国情怀和远大理想,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勇于创新创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