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05:52:51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题目描述

【题目】(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773—819),大力宣扬“道”在文章中的作用,提出了“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然而这个被反复强调的“道”,已大不同于汉儒建立的儒学体系,在他的友人韩愈看来,“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而是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柳宗元却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的原则,强调文章要有“辅时及物”的作用,即能够针对现实,经世致用。随着对佛学的深刻认识,柳宗元进一步援佛入儒、统合儒释,置韩愈的指责于不顾。

魏晋产生的骈文,至唐代更加重视形式主义和辞采的华美,成了“明道”的障碍,要完成“明道”使命,必须选择适宜的形式。许多人崇古倾向严重,主张学用古体散文体,包括韩愈也持这种观点。而柳宗元主张改变“道”的载体,站在文学发展史的高度坚决反对“荣古陋今”的错误观点,用大量的事实为新体古文正名。

——摘编自夏卫平《柳宗元的创新意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及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柳宗元与韩愈主张的异同。(6分)

答案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背景,从政治、思想、经济等角度分析说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期以明道”“吾所谓道”“主张学用古体散文体,包括韩愈也持这种观点”概括相同点;从对“道”的理解、对宗教的态度、文体等角度分析不同点。

(1)安史之乱后,社会危机加重;三教呈现合一趋势;骈文的流行;唐朝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2分)目的:复兴儒学;为政治改革服务。(2分)(2)同:将明道放在首位;提倡古文。(2分)异:①对道的理解不同:柳宗元强调解决现实问题;韩愈强调正统的孔孟思想;②对宗教态度不同:柳宗元主张借助佛教和道教;韩愈主张摆脱佛教和道教的影响;③文体不同:柳宗元强调运用新体古文;韩愈主张用古体散文体。(4分,答出两点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