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

题目描述

【题目】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根据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如何改变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经济状况?并列举一项成就。

材料二:“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

(2)图1情景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1中农民拔除地主界碑的依据是什么?

(3)图2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除此这外,我国还在哪一行业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失误挫折)

材料三:四川一首歌谣中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材料四: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4)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什么历史事件?

(伟大转折)

材料五:

(5)图3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答案解析

(1)实行一五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沈阳机床厂建成;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点即可)(2)土地改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4)三:“大跃进”;四:人民公社化运动(注:顺序错误不得分)(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由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状况是: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由材料“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可知为改变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我国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有;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到“世界屋脊”。(2)根据图一结合课本所学,图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所以图1中农民拔除地主界碑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创举。(4)根据材料三“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据材料四“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可知,材料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5)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推广到全国。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