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
答案解析
试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三则史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一是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由“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材料二是魏源提倡学习西方,结合”邪教毒烟受之“及所学信息分析归纳;材料三是陈独秀提倡青年关注国民革命,结合“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以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和范围)”,实际上考生要善于利用第一问,因为第一问的题目本身事实上就已经说明了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接着“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实就是要考生在材料主线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整合,概括性地表达明清到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演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表达,这里尤其要注意题目设问是“趋势”,不要把各领域的具体史实一一罗列,那就偏离设问本意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反思现实的具体做法、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归纳。
(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民革命,提倡思想启蒙。(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相关试题
6982以下属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基本医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
(多选题)所谓法治政府,就是行政主体按照合法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2014年1-7
古诗“对酒当歌”的下一句是?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于2017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1914年的欧洲时说:
由于同一宗房地产在不同的时间价值会有所不同,
关于抵押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2
野外作业,又称田野作业,是指人们在远离城镇或
基本矿图内容、精度符合()。
气体理想状态方程为()。
临床静脉输液的适应证不包括()
施工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 )。
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
下列不属于残伤组织的是()
男,43岁。心悸5天就诊。脉搏68次/分。请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于1939年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