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概括“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
答案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代田法、耦犁等方面回答这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产量、耕地面积等方面回答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从精耕细作的角度回答这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本题据材料二“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生产艰辛、自然灾害、赋税沉重等方面概括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重农抑商政策的角度分析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3)本题根据材料三“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等方面概括“内环境”。从国家政策、制度等方面概括“外环境”。
(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列举两个以上,给3分)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
相关试题
根据“营改增”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计算缴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男本是永嘉”
【简答题】 什么叫比例尺?(技能鉴定,其他技
“前番两贼分为二,今番三贼合为一”吓得献帝心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
个税改革是2017 年税改最大看点。新一轮个
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的是()
关于美国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根据轴流泵的性能曲线,不能用()调节流量。
因抗震设计要求,空心板端头留有 80mm 宽
在战争问题上,日本政府一直采取蒙混过关的态度
具有雄甾烷结构的药物是
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
我们的生活不断“提速”,凡事追求______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生命也诞生于海
学生文化的特征表现在:( )
食管癌病理可分为:
采出地表后因压力、温度降低凝结而形成的聚形天
我国还有约()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海岸线长
钢筋进场验收时需提供的质量材料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