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自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为推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自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发起一系列的变法革新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苏洵《管仲论》

(1)材料一中的桓公能霸诸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史记·商君列传》

(2)据材料二找出商鞅变法的举措。(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秦国的平民当贵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4)这次变法使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能说明?(摘抄材料原文)

材料四: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5)材料四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6)学史明智,上述几国的强国之路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

(1)任用管仲改革(必须答出改革才给分)(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3)参军并获得军功 (4)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5)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6)改革促发展,加强改革开放,重视人才。(言之有理即可,但必须有改革的相关意思)

(1)依据材料一“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2)依据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变法的举措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3)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变法的举措有一点是奖励军功,这使得平民有机会成为贵族,所以秦国的平民当贵族的最佳途径是参军并获得军功。(4)依据材料三“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能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5)依据材料四“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的维护统治,实行改革,改革的措施是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6)依据所学可知,管仲改革、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是中国历史上成功的改革,都符合当时国家的实际情况,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知,改革促发展,加强改革开放,重视人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