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21:47:16

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

题目描述

【题目】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材料四   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

(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

(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1)结合图片可知“封”体现了割据一方,“郡”体现集中为君主服务。(2)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说明了西周灭亡的教训,“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说明汉代借鉴了秦失败的原因。故共同点之一是借鉴前代灭亡的教训,之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3)第一小问,“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说明封建与郡县都有弊端;第二小问,诉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想。(4)郡县制为法家所提倡,汉代为儒家采用。

(1)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2)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3)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矛盾。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4)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