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2013年10月31日上午,一辆吴中区509路公交车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2013年10月31日上午,一辆吴中区509路公交车行至尹山桥东堍时,司机董洪年突发脑部疾病,紧要关头,他最后的动作是拉好手刹,停好车,将车平稳的停靠在路边。20名乘客安然无恙,而他却不幸离世。

材料二:超级玉米之父李登海的玉米新品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10亿多亩,为国家创造效益1000多亿元,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79个奖励或称号。2009年,李登海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材料三:荣获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称号的26岁的复旦大学生冯艾在4年内两次到西部贫困山区执教,从繁荣来到荒凉,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从校园走向社会,她要为孩子们送去快乐和希望。

结合课本知识请回答:

(1)读了材料一董洪年的事迹,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请谈谈主旋律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二,说说对你在“让人生更有意义”方面有什么启示?

(3)材料三中冯艾的故事启示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2)有明确的进取目标;对社会有所贡献;敢于创造(3)生命的意义不仅是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为后人留下点什么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识记,根据教材知识,生命的主旋律是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让人生更有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对于启示类问题,从怎么做的角度回答,结合材料中人物的事迹,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材料一和二中的人物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了他人和祖国,无私奉献,敢于创造,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所以从奋斗目标、无私奉献和敢于创造的角度回答即可得分。(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生的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认知能力。题文中的志愿者行为属于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从奉献和创造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