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改革”的政策是什么?

(3)举出一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名称,简要说明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中国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7)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写出其中一个即可)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改革,带动沿海及内地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4)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一超多强中的一强(7)综合国力(或国家实力)

(1)依据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可知是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大跃进。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挥,工业上为了提高完成钢产量翻一番,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大量钢铁;依据“……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可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了更快的地向全国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2)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3)根据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凭借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改革,带动沿海及内地的发展。(4)依据表格中数字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食产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开始,到2007年都是上升趋势,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得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5)依据材料四“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其言下之意,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有市场经济。结合课本所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依据课本所学,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超与多强构成多极。“多强”指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由此可知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一超多强中的一强。(7)依据前面的问题,纵观整个近现代史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在当今多极化趋势中,中国成为“一超多强”中的“多强”之一。由此可知,国家实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