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

题目描述

【题目】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二

    材料三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贼”指的是谁?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材料二、三体现的共同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袁世凯    袁世凯复辟帝制(2)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爱国主义

(1)依据材料一的摘自:孙中山《讨袁檄文》,由此可知材料讨伐抨击的“民贼”是袁世凯。“一人冠冕”,结合课本所学,辛亥革命后,袁世凯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多方势力讨伐。(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史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主权,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的性质;“内除国贼”讨伐北洋军阀的曹汝霖等卖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发封建的性质。(3)依据材料二已知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依据材料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国家,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由此总结两则材料的共同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