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改革经济,迎来不同的
题目描述
【题目】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改革经济,迎来不同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苏联《文学报》评论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以“完善”既有体制为宗旨的理论和政策使一度受到改革冲击的“斯大林模式”得到修补和延续,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联社会发展的停滞,并在勃列日涅夫晚年再度出现了类似斯大林晚年的由体制僵化而走向危机的状态。
——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美国修建上述公共工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模仿”苏联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同结果。
(4)结合上述材料,就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苏联“斯大林模式”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一揭示的是苏联“斯大林模式”下,推行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图片二揭示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推行“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2)本问考查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紧扣材料二信息“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等,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国有企业、指导性经济计划、“福利国家”制度等。(3)本问考查的是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同结果,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揭示的是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围绕“客观进步作用”与“不足”两个方面展开。关于“客观进步作用”,即一定程度上触动传统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关于“不足”,即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4)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紧扣三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分析、认知: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与客观实际、要积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要敢于创新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美国:以工代赈,解决经济危机(2)措施:国有企业;指导性经济计划;福利制度。(3)结果:一定程度触动体制,取得一定成效,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挽救苏联经济(4)启示:改革要符合国情与客观实际;积极借鉴成功经验;敢于突破创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相关试题
【多选题】 沙漠、荒漠地区作业成遵守下列规定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工程计量与支付的说法正确的是
23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
143.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______,公
周天子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是在(
(单选题)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
对于冲突,我们可以分为三种理解,这三种理解不
1649年1月30日,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上,
按地形图比例尺分类,1:10000地形图属于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_
各级监察委员会派驻或者派出的监察机构、监察专
配对资料的χ2检验用于()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会把某一种文学形式
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以下名词正确反映元
《母婴保健法》第十七条规定:经产前检查,医师
出低压换热器和出高压换热器的污氮气的温度和压
下列函的尾语,使用恰当的包括( )
从制度建设角度考察,改革就是
以下哪位是美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