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在古代,中外之间曾有过友好的交流但也有过冲突。阅读材料,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在古代,中外之间曾有过友好的交流但也有过冲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初,杜会安定,国力雄厚。政府先后七次派……下西洋。他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有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材料三  宋元时期,我国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海上交通十分发繁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最多时达到140多个,对外交往达到鼎盛阶段。

材料四  民族英雄诗歌中的爱国情:

《凯歌》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明朝某民族英雄

《复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1)图一、图二发生在哪个朝代?体现了我国和哪个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

(2)材料二中所说的他是谁?他最远到达的“天地”是哪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条件有哪些?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个朝代?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首诗歌的作者分别是谁?

《凯歌》:          

《复台》:          

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他们的功绩有何共同点?

 

答案解析

(1)唐朝,中日友好往来。(2)郑和,最远到达东非、红海。(3)海上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元朝时期。(4)《凯歌》:戚继光;《复台》:郑成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依据图一“遣唐使”和图二“鉴真东渡”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由十多批,唐朝的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2)依据材料二“明初,杜会安定,国力雄厚。政府先后七次派……下西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根据材料三“我国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海上交通十分发繁荣”的信息可知,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南宋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发展,对外的港口主要有:泉州、广州、杭州、福州、的四大港口;元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达到了鼎盛。(4)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凯歌》的作者是戚继光,《复台》的作者是郑成功,他们都抗击外国侵略者,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了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两个人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