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6:49:38

经验教训,不仅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需要改革,也表明两种制

题目描述

【题目】经验教训,不仅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需要改革,也表明两种制度可以共存并相互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都是工人不超过五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摘编自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联邦德国私有化的主要程序是通过私有化法,以规范私有化的目的、范围、程序和出卖企业私有化收入的使用途径。联邦所有的大型企业私有化的方法是出卖股票,逐步减少联邦持股比例,从部分私有化到完全私有化。

在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革为国家和私人合资企业后,德国在70年代改革的重点是减少联邦政府的间接参股。通过出卖参与股份的公司,使联邦政府完全退出。

1970年联邦经济活动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1.26%,到1977年这个比例已经降低为0.34%。

——摘编自朱秋霞《德国财政制度》

材料三  为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80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

——武力、肖翔《环球视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

完成下列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3)材料三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改革是如何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

(4)以上三则材料涉及的企业改革,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利用资本主义(私有、私人经营)恢复工业;根据“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可知,这一时期苏俄恢复市场,允许商品贸易。(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联邦所有的大型企业私有化的方法是出卖股票,逐步减少联邦持股比例,从部分私有化到完全私有化”可知,德国通过出售国有企业股票,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特点:根据材料二中“通过私有化法,以规范私有化的目的……”可知,德国国企私有化的特点为,以立法形式规范私有化;根据“减少联邦政府的间接参股。通过出卖参与股份的公司,使联邦政府完全退出”可知,私有化与减少政府干预相结合。(3)目的:根据材料三中“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可知,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增强)企业活力。调动:根据材料三中“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可知,为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允许(企业)提留少量利润,允许(职工)发放少量奖金。(4)启示: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各国的企业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立足国情,建立多种所有制,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等。

(1)特点:利用资本主义(私有、私人经营)恢复工业;恢复市场,允许商品贸易。(2)措施:出售国有企业股票,逐步实现私有化。特点:以立法形式规范私有化;私有化与减少政府干预相结合。(3)目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增强)企业活力。调动:(企业)允许提留少量利润;(职工)允许发放少量奖金。(4)启示:企业改革要立足国情;企业改革可以建立多种所有制;对企业的管理可以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企业改革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