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
题目描述
【题目】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封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并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和实质,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和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等信息分析得出。联系所学可知,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2)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应当联系所学,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等方面来回答。
(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2)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措施:“欧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相关试题
【填空题】 浮选是在【】中进行的,是一种三相
【多选题】 集气管低压操作会给炭化室带来哪些
95.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有以下标准:()
(单选题)请问农田地下排水设施主要有两种形式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应征耕地占用税的是()
1954年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新中国第一部社会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观察下边漫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内容包括( )①易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3月11
初中生小丽在公交车上发现一名男子对身边乘客行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恰当的民族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
下列行为不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是()。 *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在列强
步进梁处在(),装钢机不能动作。
什么是伤寒的复发?
某男78岁,因半身不遂长期卧床,失于护理,骶
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